穿越丝路星河 澳门青少年敦煌研学探秘千年关隘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8-27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7月27日,“同心筑梦”2025年澳门青少年甘肃行活动走进敦煌西线名澳门师生先后探访敦煌光电博览园、敦煌雅丹国家地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7月27日,“同心筑梦”2025年澳门青少年甘肃行活动走进敦煌西线名澳门师生先后探访敦煌光电博览园、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及玉门关遗址,在沙漠与星空、科技与历史的交织中,上了一堂生动的“丝路研学课”。

  “每一面镜子都能实时跟踪太阳,把阳光反射到塔顶,加热熔盐后推动汽轮机发电。”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而“光热+光伏”一体化模型,引得同学们连连惊叹。

  来自澳门培正中学的学生司徒玥明说:“太壮观了!通过参观和讲解,我了解到太阳能如何被转化为电能,理解了光热发电的运作逻辑,它无需燃烧化石燃料,能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据了解,该园区还设有天文馆、航天科普体验舱和互动光影长廊,可以体验“火星车驾驶”和“银河漫步”。

  虽然烈日灼灼,却挡不住大家探索的脚步。走进公园,宛若进入一座天然的“雕塑艺术馆”:“金狮迎宾”伏卧昂首,雄视八方;“西海舰队”千帆竞发,气势磅礴;“孔雀玉立”纤细修长,尾羽迎风;“神龟出海”因断层抬升,岩层翘起如巨龟破浪

  她还说,大自然就好似最耐心的工匠,以千百年为工期,雕出棱角,磨出曲线。其中令她最难忘的是站在“舰队出海”的观景台,看到一排排雅丹像军舰似的排着队,这时候才真明白,原来“沧海桑田”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字,而是大自然用千百年慢慢刻出来的真实故事。

  他们沿着木栈道环行,聆听千年前“列四郡,据两关”的故事,了解唐玄奘西行与丝绸之路的历史。

  “虽然经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侵蚀,玉门关损毁严重,但看着仅剩四面土墙的它,我仍能想象到商队往来、城门值守的曾经,那该是何等壮观。”望着身后渐行渐远的玉门关遗址,司徒玥明如是说。

  “春风不度”早已成为过去。今天的风,带着大漠粗砺的砂砾,也带着南海温润的潮声,同时拂过濠江与祁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